國度廣場【復興系列】之七四五 RPG有兩種

RPG復興禱告小組運動方興未艾。本報資料照片

國度廣場【復興系列】七四五    RPG有兩種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/潘榮隆
(新竹新恩堂牧師、清大生命科學講座教授)
 

    「斯斯」有兩種:感冒藥「斯斯」有兩種配方,一種來自美國、一種原產德國。
 
    近年來最流行的「RPG」也有兩種:Revival Prayer Group「復興禱告小組」運動,和Role-Playing Game「角色扮演遊戲」;前者在教會廣泛展開、後者在網路被玩家們大為推薦。
 
    角色扮演遊戲」(RPG)是一種電子遊戲類型,最早來自1974年電腦剛剛開始普及時。在網路中,玩家扮演虛擬世界中的一個或數個角色進行遊戲,參玩者通過操控遊戲主要角色與敵人戰鬥,提升等級、收集裝備,和完成遊戲設置的任務,並體驗劇情。
 
   由於在虛擬世界可以扮演多個角色,以滿足人性在現實世界中的失意,擄獲了許多人的喜愛,甚至讓玩家傻傻分不出真實或虛擬的世界,於是有「1450族」,在現實世界中製造了「認知作戰」,虛構對立,引起社會不安,卻不知已然違法,還自覺很有趣哩。
 
    「復興禱告小組」(RPG)運動則不然,它是在實體世界中打一場真實的「屬靈爭戰」(Spiritual warfare)。
 
    2020年,美國「國際禱告學院」的楊道諾牧師(Rev. Donald Young),在烏干達的慕約翰與丹尼斯牧師來台之後,進入台灣的教會界,帶動新一波的禱告運動,名為「RPG」(復興禱告小組)運動,串聯很多教會開始轉向、投入、翻揚,好不熱鬧;相對於過去其它各種屬靈運動,有人說:「這次可是玩真的了。」
 
    「RPG」無疑是希望透過3-5人的小組,隨時、隨地舉起聖潔的手作5-15分鐘的禱告,以更新個人生命、復興教會、改變社會,至終轉化國家。由於多年來,台灣教會已被操練得有一番共識:禱告是復興之始。所以RPG一進入這塊屬靈沃土,便被廣為汲取吸收、成為風尚、蔚為一股屬靈氣勢,橫掃台灣教會。
 
    「角色扮演遊戲」的RPG是「認知作戰」,「復興禱告小組」運動的RPG是「屬靈爭戰」。既然是「戰爭」,就看看耶穌怎麼教導我們爭戰。祂說,「打戰」之前要「酌量」,正如蓋房子以先要「算計」(路14:28、31)。「酌量」,與「算計」可以「數字化」,於是,「復興禱告小組」運動的RPG,這個「G」(Group)字,就有翻譯為「小組」的Group或代表「軍團」及「大財團」的Group。因此說「RPG有兩種」,有了更進深層的意義。大的G(Group)有大的G的策略和成效,小的G(Group)有小的G的玩法和結果――除非、除非,我再說(共講三次,表示很重要),除非有神的干預;那個干預叫做「神蹟」(Semeion;從天上來的神之記號),否則大小就已定局,正如管理學大師(曾任教會牧師)約翰·麥克斯韋爾(John Maxwell)說的:「有多大的鍋子,就有多大的鍋蓋」――有多大的G(Group),就有多大的屬靈復興。

    這是一個需要神蹟的年代:戰爭威脅(War)、經濟崩解(Economy)、生態浩劫(Ecology)、瘟疫奪命(Plague),合稱「流淚的世代」(WEEP),只有打贏「屬靈爭戰」(Spiritual warfare),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,讓神的國降臨,有了這樣的「神蹟」,我們才能「掃去」(SWEEP)人類面臨的不幸與悲劇。
 
    RPG有兩種,我們既然選擇了小的G(Group;小組、5分鐘),我們更需要神的同在與神蹟,如同昔日的基甸、大衛,以小搏眾!
g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