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絡霸凌猖獗 嚴重影響兒少心理健康

  【綜合報導】疫情期間,無論是學習、工作、同儕交流和購物,人們都利用網絡解決生活所需,社交媒體可說不可或缺。但同時全球各地衍生「網絡霸凌」(cyber bullying)問題,嚴重影響兒少心理健康及安全。
 
各地網絡霸凌情況
  台灣兒福聯盟去年(2022)的調查顯示校園霸凌數字驚人,近9成的兒少曾遇過班上的同學被嘲笑或是排擠,將近8成的兒少認為校園霸凌問題很嚴重。
 
  香港青協於2月進行的線上調查顯示,逾5成受訪青年曾遇網絡霸凌,近2成自稱曾是被攻擊的對象,而受訪者大多會作旁觀者,反映年輕人普遍應對霸凌的認識不多,亦不知從何入手幫助受害人。
 
  過去1年,澳洲電子安全局(eSafety Commissioner)接獲近1,700宗兒童網絡霸凌投訴,要求社交媒體移除攻擊性內容逾500次。
 
  澳洲自去年開始實施網絡安全法,保障兒童免受網絡霸凌。局長格蘭(Julie Inman Grant)表示數字於後疫情時期激增,比前一年上升近7成。她表示,「我們看到由年輕人主導的網絡霸凌氛圍正上升到使人擔憂的程度。」

澳洲電子安全局局長格蘭。圖/來源:facebook@julie.i.grant
 
  根據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(RMIT)於美國及印度的研究顯示,9成成年人曾參與網絡霸凌,甚至有5成人常常參與,只有6%人從沒參與過。
 
  印度古吉拉特邦 (Gujarat)警方表示,自去年3月以來,當局接獲26,000多宗網絡霸凌案件,逾15,000人透過熱線求助。不到1年,警方刪除了7,000多個社交媒體帳號。
 
  副警司坦奇(B M Tank)表示,「匿名的網絡霸凌者隱藏身分,膽大妄為,輕鬆地在互聯網上針對任何人。」

副警司坦奇。圖/來源:facebook@bharatsinh.tank
 
  根據越南胡志明市醫藥大學(University of Medicine & Pharmacy)研究顯示,近5成越南學生涉及網絡霸凌,而社交網絡是網上騷擾最常見的地方。
 
  今年初,西雅圖公立學校(Seattle Public Schools system)上告多間社交媒體公司;而傑佛遜郡公立學校(Jefferson County Public Schools)於3月也上告科技巨擘。
 
社交媒體危害心理健康
  美國疾控中心(CDC)最近一份調查顯示,有44%高中生幾乎連續2週都感到無望,並有逾半年輕女孩長期感到悲傷,數字乃是10年來新高。另根據皮尤調研中心(Pew Research)報告,近半年輕人幾乎在社交媒體上不斷在線。
 
  兒少花費大量時間在網絡上,知名精神科醫生阿曼(Daniel Amen)直指社交媒體的本質,「(社交媒體)由矽谷的人研發,他們懂得上癮是什麼一回事,而創建的目的是叫人上癮。

知名精神科醫生阿曼。圖/來源:facebook@drdanielamen
 
  前臉書員工蒿根(Frances Haugen)表示,「臉書明知道會引致年輕用家患上厭食症。當他們被問到:『臉書如何影響我們孩子的健康與安全?』他們選擇誤導別人。」
 
  心理師露本絲坦博士(Carolyn Rubenstein)認為病人都面對自我形象低落、網絡霸凌等問題。「他們與社交媒體的人比較,這些人看起來更快樂、更美麗。而取消文化就是如果你做了一些讓別人覺有偏見或不正確,就會被欺負、被排斥。」
 
  露本絲坦博士又擔心「末日滑手機」症狀(doomscrolling,編按:不斷吸收負面新聞),加深原本患者的恐懼、憂鬱及無望感。「你用手機、刷手機便感到害怕,然後找更多資料去證實這份感覺。幾乎是自動操作,你甚至不知道在做什麼。然後讓你陷入一種非常厭惡、世界末日般的精神狀態,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。非常可怕!」
 
  「勇敢教養孩童」(Brave Parenting)創辦人妞卡姆(Kelly Newcom)表示,「很多人以為當孩子進入大學後便離開信仰生活,我完全不以為然。我認為當兒童開始用智能手機,開始用社交媒體時,就離開了信仰。
 
勇敢教養孩童創辦人妞卡姆。圖/來源:facebook@BraveParentingNetwork

    因為社交媒體教導他們另一個世界觀,有別於聖經。它讓人追求被崇拜,最終社交媒體讓你登上這個平台。因此,我們發現自己渴望得著名聲,自我崇拜,取代了敬拜唯一的真神。」妞卡姆認為社交媒體的本質是蒙蔽,與真理的道正好相反。
 
  網絡霸凌後果嚴重。最近有2名美國中學生、1名21歳的年輕人因此而輕生。
 
  有研究顯示減少使用社交媒體時間,有助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。妞卡姆表示,「我們的世代感到孤立、無望。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成長的時候,我們的眼目不在他們身上,卻在看手機。」
 
  有專家建議使用家長限制手機程式,為孩子立界線,有助家長辨識及屏蔽有害內容。妞卡姆建議安排同儕實體會面,「他們可以待在一起,不感到孤單,因為他們仍然有真實的關係。」
 
  禱告焦點:
  1. 求主賜智慧給政府及家長,避免兒少社交媒體上癮,陷入網絡霸凌問題。
  2. 求主聖靈親自在兒少身上動工,醫治心理疾病,讓他們重新建立實體正常社交關係。


相關新聞:美國學區控告社交平台 涉嫌損害兒少身心發展


 
g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