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信週年差傳特會》全球水深火熱 宣教出死入生

 

文/趙錦漢整理報導  圖/中信提供
 

  中國信徒佈道會(下稱中信)於11月18日舉行「全球水深火熱 宣教出死入生- 2023年中信週年差傳特會」,由澳亞基督教會主任牧師余俊銓牧師(前香港三福總幹事、前華人福音普世差團會國際總主任)主講,勉勵教會成為燈臺,高舉基督,完成主所託付的大使命。
 

余俊銓牧師
 

  特會由中信國際聯合全球10個中信分會聯合舉辦,來自世界各地逾260位牧者、教會領袖及弟兄姊妹實體及線上與會。中信國際特地製作詩歌影片記錄從歐洲傳到華人的宣教軌跡,尊榮歷世歷代為主盡忠的宣教士,並由澳洲中信董事會主席康駿業長老獻上禱告。

 

  聚會由中信國際差會副總主任溫羽明牧師(新加坡中信總幹事)及加拿大中信總幹事詹可欣牧師主持,兩位帶領與會者宣讀啟示錄1章9至20節。

 

  余俊銓牧師一開始即表示,聖經早已明示末世的景象,以及基督徒該如何面對。末世是指耶穌第一次降臨到與祂第二次再臨之間的時期,也就是神的國度在人間兩度降臨之間的時期。基督在第一次降臨時,是神的國度奇妙地臨到人間,也是末世的開始;聖經預言到已復活的耶穌基督要第二次再來,教會、恩典及聖靈的時期告終,神的國將大有能力地降臨到地上,由基督永遠掌權。
 

基督兩次降臨
 

  耶穌向使徒約翰顯現的時候,正落在極大的患難當中,基督徒不願意封羅馬皇帝多米田(Domitian)為神,教會不肯妥協,結果大受逼迫,而約翰也被放逐到拔摩島。

教會成為金燈臺

一、混亂黑暗的時代需要光

 

  21世紀極度黑暗,近來的國際局勢也風起雲湧,顯明主再來的日子越來越近。約翰轉身的時候,發現有7個金燈台,而燈台就是教會,為什麼呢?因為在教會的周圍都非常黑暗,而黑暗最需要光。末世越來越黑暗,災難肯定越來越多,直到耶穌再來為止。
 

  雖不知道耶穌什麼時候再來,卻知道祂再來之前的災難運作,包括:飢荒、瘟疫、地震和戰爭等等。其實這些災難一直都有,卻越加頻密、越演越烈,由此可知主再來的日子真的很近。耶穌說:「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,對萬民作見證,然後末期才來到。」(太24:14)這個世界終必過去,惟獨遵行主旨意的才會永遠長存。基督徒會不會跟約翰有相同的回應:「我願祢來!」?

  約翰看見耶穌的眼睛如同火焰,腳好像在爐中鍛鍊光明的銅,面貌如同烈日放光(參啟114-16)。祂的形像與黑暗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。末世越黑暗,教會越需要高舉耶穌基督和祂的十字架,成為末世時代的燈臺。

 

  聖經常常用黑暗來形容末世,例如:「黑夜已深,白晝將近」(羅13:12上);「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」(太25:1);「主的日子來到,好像夜間的賊一樣」(帖前5:2下)。「黑暗」代表蒙蔽,意味著一份無知;「黑暗」也代表危險,意味著無能,在黑暗中失去了方向及控制,沒辦法改變;「黑暗」同時代表艱難,什麼都看不見,意味著無助;「黑暗」也代表敗壞,意味著無望。

 

  人的根本問題在於犯罪墮落離開神,活在黑暗之中,看似越來越文明進步,卻一步一步走向滅亡。新科技未能為人類帶來出路和盼望,反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。例如今年(2023)1月24日,經多位科學家驗證後,「末日鐘」(Doomsday Clock)調快了10秒,距離午夜12時僅剩90秒,也是76年來最接近子夜。
 

科學家驗證末日時鐘已接近子時
 

  2023年,疫情仍未消退,各地出現極端天氣,釀成山林大火;世界6大河流乾涸,到處也出現水災。除了天災,還有人禍,包括道德敗壞、婚姻與家庭觀念崩潰、性別取向錯亂,加上戰爭危機、種族衝突和經濟動蕩等等,不勝枚舉。

 

  使徒保羅說:「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,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。」(林後4:4)人心被魔鬼蒙蔽,不順從神,甚至否定神,結果在黑暗中迷失,不明白生命的意義,卻落入痛苦及虛空之中。
 

  教育不能為黑暗帶來光明,部份罪犯也是高等知識份子。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警告:「今日青年人必需了解人生的價值......在校只學謀生的技能,如同一隻訓練有素的狗,不像個平衡和諧發展的人。」如今很多年輕人「躺平」:不買房、不買車、不談戀愛、不結婚生子,崇尚低水平消費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醫生也曾表示:「人已失去瞻望前途而早作準備的力量,終必自毁。」

二、教會的使命是為主發光
 

  按照啟示錄所記載的金燈臺,教會的身份既尊貴也重要。因為教會是用基督的寶血重價買贖回來的;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;教會也是基督的代表,指引人出黑暗入光明,出死入生。

 

  耶穌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,意味著祂要使教會在不同之中合一。雖然每個燈臺皆獨立,耶穌卻仍看顧、保守和引領眾教會,主就是教會合一的因素。雖有不同的宗派、堂會與工作,教會卻事奉著同一位神。如果教會能在共同信仰下相互尊重、彼此相愛,在福音上同心協力,便可集結更大的力量,成就基督給教會的使命。
 

  耶穌一再呼召七教會悔改,因此教會不能一直停留在軟弱及虧欠之中,求主聖靈光照,切實認罪悔改。在末世,屬靈爭戰激烈,因為魔鬼不斷迷惑人、分化教會,使基督徒無法儆醒,成為聖潔,活出敬虔的外貌與實意,並持守合一。
 

  教會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外在的環境,例如伊斯蘭教的擴展、教會受逼迫等等,更多是內在的因素。根據「第3屆洛桑世界福音大會」所發表的調查顯示,有71%受訪教會領袖認為,世俗主義才是教會發展最大的威脅,當中多位牧者認為消費主義、物質主義、性及暴力比伊斯蘭的威脅更大。世俗主義使基督徒鬆懈,不再儆醒守望,甚至失去異象,造成教會內部的分歧與對立。

 

  如何不被世俗主義所淹沒?教會要不斷福音化,不斷提醍基督徒離開安舒,為主爭戰。
 

  更迫切禱告。約翰透過禱告領受並回應所看見的異象。儆醒禱告使基督徒更專注於神,經歷聖靈的同在,得著能力。例如耶穌升天後,面對滿有挑戰的環境,門徒同心合意禱告,等候聖靈降臨,迎接教會時代來臨。近代的復興運動都始於禱告運動,再發展成為宣教運動。

 

  更重視真道。神的話充滿能力,基督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(參啟1:16)。每當祂跟教會說話,都會說:「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,凡有耳的,就應當聽!」意味著教會都要聽道並行道。傳道人要放膽、有智慧地直接宣講神的道。

 

  更放眼世界20世紀「新正統神學之父」卡爾.巴特(Karl Barth)有句名言:「一手拿聖經,一手拿報紙。」基督徒不僅要認識聖經真理內容,而且要把真理應用於生活處境之中。在生活各層面中實踐信仰,也要在社會動態中看見神的作為,兩者不可分割或脫節,要為社會問題禱告和發聲。
 

  所以弟兄們,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,將身體獻上,當作活祭,是聖潔的,是神所喜悅的;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。羅12:1

  更擺上自己。耶穌提醒教會要重拾起初的愛心。全球人口已達80億,有42.4%為未得之民,逾7,000個群體,人口達34億。基督徒要被基督的愛激勵,成為世界的鹽與光,運用諸般的智慧及創意,為主作見證。
 

全球34億未得之民
 

三、高舉基督讓人得見主光

  教會被建立的目的是要在在黑暗時代發出真光,教會也要向外伸展,廣傳福音,把人帶到神面前。在各個時代、各地域都有苦難。人往往想改變環境,離開苦難,但環境往往改變人,神容許苦難,使基督徒的目光更專注於神。使徒行傳第8章記載,司提反殉道後,教會遭受大逼迫,門徒被迫分散,他們到各處傳福音。
 

  務要傳道,無論得時不得時,總要專心......。提後4:2上

  教會要在各種處境中知難而進。台灣福氣教會主任牧師楊錫儒曾說:「沒有付不起的代價,只有看不見的價值。」當基督徒為主的榮耀,被基督的愛激勵,以祂的心為心,看見福音的永恆價值時,就靠主甘願擺上。許多已故宣教士是值得效法的榜樣,如馬禮遜(Robert Morrison)雖被中國人及天主教排斥,偷偷學中文;英國宣教士曹雅直(George Stott)雖然瘸腿,仍堅持到中國傳道;曾有基督徒問戴德生福音在英國傳了多久,戴德生回答有數百年了。他驚訝萬分地說:「怎麼可能你們擁有這福音達數百年了,一直到現在才來傳給我們知道?我的父親為要尋找真理,一生花了近20年的光陰,死的時候仍一無所得。唉!為甚麼你們不早點來呢?」
 

宣教使命與十字架關係

  督徒的宣教使命必需被十字架所模造。如果神的使命唯獨藉著十字架完成,如果基督唯有藉著十字架成就救恩,那麼,我們這些跟隨祂及承擔祂宣教使命的人,十字架就是我們唯一的出路......背起十字架是作門徒的必要條件。美國著名專業心理諮商師萊特(H. Norman Wright)

  「背起十字架」的意思是「去死」。「天天背十架」意味著天天願意為主死。當基督徒願意死,就不會害怕任何東西,殉道者的血成為了教會的種子。1955年,有5名美國年輕宣教士進入南美洲厄瓜多(Ecuador)傳道,被當地奧加族人用長矛剌死。他們的妻兒、親屬竟無懼生命威脅,願意繼承宣教遺志,結果使奧加族全族得救。
 

 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約12:24

  約翰.派博牧師(John Piper)曾形容苦難不僅是要付的代價,它本身就是那條路。
 

  現在我為你們受苦,倒覺歡樂;並且為基督的身體,就是為教會,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。西1:24
 

  使徒保羅意會到,基督所受的諸般的苦難中,還有一件要補滿,就是要把基督受苦的福音呈現給各地各族知道!

 

  美國中信總幹事劉耀光牧師回應時指出,基督徒看啟示錄往往著眼於異象及當中難解的含義,但他認為,身處黑暗與苦難之中,啟示錄的目的是要給人盼望。首先基督徒要堅忍,學會如何在黑暗中忍耐;其次要持守神的道與信心,最後便能得著盼望。

 

  劉耀光牧師提醒,不要把盼望建立在地上,否則教會便落入世俗主義,建立自己的巴別塔,最終會失望。面對黑暗,基督徒不要問太多為什麼,否則會落入約伯的處境,變得心懷不平、自憐和自義。聖經教導基督徒如何預備與回應,把燈臺舉起,高舉基督,使人歸入祂的國度,這也是祂交付給教會的使命。

 

  既然苦難一定會來,基督徒不單要尋求神的心意,而且成為聰明的童女,有前瞻性的預備。劉牧師的教會自2017年開始預備應變火災。他又勉勵弟兄姊妹展開福音事工,用愛心接待難民及流動人口,例如移工及外勞的所屬國家大多都是福音硬土,如今可成為傳福音的契機。
 

  在問答時段,余牧師勉勵與會者不要以為一定要讓教會成為大燈塔,基督徒可以在原本的崗位發光,不要害怕,勇敢為主發光。他又鼓勵牧者帶領年輕人走出去親身體驗,喚醒年輕人看見福音的需要。
 

  聚會前,中信也面對屬靈爭戰,包括:講員班機突然被取消、大會通訊發生故障、劉牧師染上新冠肺炎等等。雖有攪擾,整個中信切切禱告,而同工更加齊心互補,一同經歷在基督裡得勝,見證全球中信的合一。

 

  大會也首次安排西班牙文即時翻譯,中南美洲華人第二第三代的年輕人起來服事,善用他們獨特的雙重文化背景,投身服事主的行列,正正符合了中信的宣教策略:「福音傳華民 恩澤遍萬邦」。
 

 

禱告焦點

  1. 求主光照教會的光景,把基督的愛充滿,看見世人的需要,在末世中成為世界的盼望與燈臺。

  2. 求主興起教會成為燈臺,高舉基督,使萬民得知福音,完成主耶穌交付教會的大使命。
 

 

g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