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靈糧堂宣教月》 真正值得的事-陳維恩牧師

 
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總幹事陳維恩牧師
 
文、圖/羅鳳琳
經台北靈糧堂宣植處及青年牧區授權報導
 
  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總幹事陳維恩牧師,在台北靈糧堂的邀請下,第二次在每年的「宣教月」中擔任講員。這是今年宣教月」的第一場聚會,陳維恩牧師在週五晚間的青年崇拜中,對國、高、大學生傳講信息,主題是「真正值得的事」,以下為信息摘要。
 

台北靈糧堂青年崇拜週五晚上的聚會。右區大多為國、高中生。


台北靈糧堂青年崇拜週五晚上的聚會。左區大多是大學生。

帶領青年崇拜敬拜的黃瓊慧傳道(台上中)及陳璽文傳道(台下中)。
 
 
  維恩牧師在14歲之後,就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,有3張不同的護照。但在14歲之後,住的最長時間,就是在宣教影片中所看到的,那個3公里大的小島上。
 
  現在這個島上,已經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教會,維恩牧師全家和另外2個宣教士家庭,在2017年離開了這個小島。約在明年,整本新約應可以完成翻譯。在15年之後,終於可以把神的話語給這個教會,這是維恩牧師在宣教工場所做的事。
 
宣教是值得的事
  在這個「宣教月」的開始,維恩牧師邀請大家來思想「真正值得的事」,他希望當「宣教月」結束時的結論不只是說,宣教是我們的責任,或宣教是聖經上的命令。他所禱告的是,宣教對每一位年輕人來說,是「值得的事」
 
  正如現在每一位坐在教會裡敬拜、禱告,而不是去百貨公司或其他地方,是因為覺得來教會是一件值得的事情;如果是犧牲、虧損,就不會一直持續去做。我們只會持續去做我們認為值得的事。
 
為了1千萬美金,你願意做什麼事?
  十多年前,美國2位社會學家James Patterson、Peter Kim,他們進行調查,並且出版了一本書「The Day America Told the Truth」,調查是請受訪者匿名,只回答一個問題:「為了1千萬美金(約3億台幣),你願意做什麼事?」
 
  根據受訪者的答案,有以下結果:
  • 25%的人願意放棄自己所有的家人
  • 16%願意放棄美國公民身分
  • 16%願意離開丈夫或太太
  • 10%願意在法庭隱藏真相,讓殺人犯被判無罪
  •  7%願意殺害一位陌生人
  •  3%讓自己所有的孩子被別人領養
 
  這一本書所表達出來的,就是人們誠實的心聲,什麼對他們來說是「值得的」。
 
  談宣教可以從很多不同角度來說,例如:那邊的人那麼慘、多麼需要耶穌,我們有責任要去;或說宣教是聖經的命令,不去回應就不是一個好基督徒。然而宣教要真的走得遠,能真的歡歡喜喜去回應的,是因為「這是一件值得的事情」。
 
  當維恩牧師到各教會分享,弟兄姊妹看到影片會流淚、很感動;但最後大家要問的問題還是:「你們那邊最辛苦的事情是什麼?」這問題的背後想法是「維恩牧師的家犧牲了」、「維恩牧師的家付出(代價)了」。但是不是應該要問,什麼是值得的事?如上述的書所說的,只要是我們認為是值得的,是不是什麼事都願意做,像耶穌一樣?
 
  「宣教月」不僅是把一些國際性、遠方、跨文化的資訊帶到教會來的時候,然後問大家要不要宣教。「宣教月」是要來檢驗自己生命的時候。當我們重生得救之後,我們的生命,到底以什麼是值得的?
 
  「我卻不以性命為念,也不看為寶貴,只要行完我的路程,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,證明神恩惠的福音。」(徒20:24)這是保羅在生命即將結束之時,向所愛的以弗所教會及長老告別,用這句話來形容他的生命。保羅並不是在說自殺,或像其他宗教所說的倒空生命;他是在說,有一些事情比生命還重要、還值得。對保羅來說,宣教、傳福音,不是一個責任性的犧牲,而是生命能去完成神的使命,比自己的生命還值得。
 
集結、分散、再集結
  去年「宣教月」的主題是「無邊界的宣教」;「無邊界的宣教」需要有一個「無邊界的生命」來完成。今年的主題是「集結(assemble)、分散、再集結」,現在集結的目的,其實是為了分散。大家一起集結在台北,讓教會愈來愈大,這並不是教會的心意。現在的集結,是為了有策略性的分散;而分散是有目標性的。最後的再集結,就是啟示錄所說,萬族萬民在神面前的敬拜。(啟7:9-10)
 
  「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」(太28:19-20),跟隨耶穌的人要回應耶穌的命令,我們就必須分散,離開我們所熟悉的環境、語言。「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,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
 
  耶穌在使徒行傳1章8節講了最後一句話:「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,你們就必得着能力,並要在耶路撒冷、猶太全地,和撒馬利亞,直到地極,作我的見證。」(徒1:8)我們領受聖靈的能力,其實是為了分散。為了最終的萬民萬邦的集結、最後的敬拜,我們願意走出去。
 
定義出宣教的重要性
  講到跨文化宣教,容易產生定義上的挑戰。如果以目前全世界大約75-80億的人口來進行宗教調查,會有1/3的基督徒(廣義上,也許少於1/3),1/3是住在基督徒身邊的非基督徒(生活環境中有基督徒、聖經和教會,有機會聽到福音),1/3是身邊沒有基督徒的非基督徒(從出生到死亡,沒有機會了解基督信仰)。
 
陳維恩牧師以概述全球人口比例,來講到宣教的重要性。有些民族、地區,從未聽聞福音。
 
  我們當然必須跟身邊的人如同學、同事、鄰居傳福音;我們的百姓有機會隨時可以聽到福音,現在像馬雅各、馬偕這些宣教士,都可以不必來到台灣,而是去到更有需要的地方。談到宣教,我們更應關注到最後的1/3,那些人民的環境中沒有基督徒和教會,他們的語言中沒有聖經的翻譯,從出生到死亡,就算想要了解基督信仰,他們是沒有機會的。如果我們只跟身旁的人、同文化的人傳福音,最後這1/3的人,是不是永遠沒機會聽到福音?
 
  我們中間有一些人,需要離開本族、本家,我們的族群,到後面這1/3的人的地方,把福音傳給他們。這是宣教最終的目標,就如耶穌所說的,從耶路撒冷,直到地極,這是傳福音的方向。
 
宣教的動力是什麼?
  「我卻不以性命為念,也不看為寶貴,只要行完我的路程,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,證明神恩惠的福音。」(徒20:24)
 
  「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。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,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(太28:19-20)
 
  在某次某教會的講道中,那個教會為維恩牧師所訂的題目是「生命邊緣的服事」。維恩牧師再次提醒,如果我們所關注的是「生命的邊緣」,宣教就會變成是「不值得的事」,不論講員口才再好,大家都不會想去宣教。
 
  雖然在現實的生活中,維恩牧師真的有經歷一些挑戰,如同「生命的邊緣」,例如:開著小船在海面上航行1百多公里;或是很想跟神許願,能有半小時到家樂福就好(平時可能半年才能回美國採買一次)。但「生命的邊緣」的感覺並不是真實。真實的是,耶穌「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
 
  有耶穌的同在,就不會活在生命的邊緣。我們要讓神的話語,來定義我們的生命,什麼是最真的真實。如果我們生活在有水、有電、有家樂福、有外送的地方,但生命卻沒有跟著神的旨意走,這樣的生命才是在「生命的邊緣」
 
  不要用環境、用感覺來定義,什麼才是值得。宣教的決定,不是一個損失,而是一件值得的事。我們其實也不是在講「宣教的生命」,而是「基督徒的生命」,當我們想要被神使用、想要成為傳道人、想要宣教,首先要知道,這不是一個犧牲,而是得著。
 
  維恩牧師最後提醒,這個世界的謊言,常常是把一些愈來愈短的事情,變得好像是值得的,就像一個網紅在一個懸崖上拍照,這只是很短暫的事情。世界和撒但要拉我們去的,跟聖經是反方向的。只有聖經講的才是永永遠遠的事。
 
  只要我們知道宣教是值得的事,相信台灣的教會、華人的教會,將會更多人把生命獻給神,讓神使用。
 
  神在十字架上的救恩,遠遠超過任何數字可以形容的,祂救我們的生命,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。讓我們不是為了3億台幣,而是願意為了神做一切的事
 
 
 
g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