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教會進入社區 ──專訪劉志山牧師及凌楊月娥區牧

香港教會進入社區
──
專訪劉志山牧師及凌楊月娥區牧
文/趙錦漢採訪報導
圖/受訪者提供

  疫情下加上移民潮,香港教會處境艱難。本社專訪基督教復興教會劉志山牧師及荃灣敬拜會凌楊月娥區牧,了解這兩間以福音佈道為主導的教會,如何因著神的帶領投入社會關懷工作。
 
 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資料,從2020年至2022年,香港人口連續3年下滑,約有24萬人淨移出,年輕人佔最多,當中約有18萬人移居英國,其他移居地區包括美國、加拿大、澳洲及台灣等等。
 
  社會運動及疫情導致教會人數下滑。曾有教牧同工跟劉志山牧師分享,在教會界內,移民群體主要為醫護、老師及社工。劉牧師表示,最早期移民的人大約為30-50歲,多數是有小孩的家庭。兒少群體流失,導致教會的兒童主日學及青年團契的人數銳減,甚至相關的事工都要關閉。
 
  勞動人口減少,教會也聘請不到年輕人,原本決定接棒的年輕人,最後也選擇移民,導致青黃不接,甚至有些教會也被迫結束。凌楊月蛾區牧表示感到可惜,因為香港每日都有年輕人輕生,他們可能是對前景感到惶恐或沒有信心,教會的無力感也很強烈。疫情稍緩,但很多人還未回歸實體聚會;疫後有新一波的移民潮,這批人更為年輕,包括20至30歲的單身及新婚人士。面對疫情及移民潮,許多教牧同工倍感艱難。

香港近年淨移出人口變化。資料來源:香港攻府統計處網站

香港勞動人口持續下降。資料來源:香港攻府統計處網站


  凌楊月娥區牧與其他同工於2014年卸任「愛鄰舍福音網絡」(簡稱愛網)董事,由新一批教牧同工承接。至2019年,社會運動導致社會撕裂,連帶波及教會。愛網同工之間也起了衝突,加上有些同工打算移民或退休,一度考慮把愛網的事工結束。凌區牧認為愛網並不是一般機構,當初成立也有神的呼召,她便跟蕭如發牧師及李玉璇牧師(基督教恩牧堂主任牧師、睦鄰中心總幹事)一起承接愛網的服事,由蕭牧師出任主席,凌區牧擔任秘書,李牧師則負責財務。

蕭如發牧師(右)、李玉璇牧師(中)和凌楊月娥區牧(左)再次接手愛網

眾荃葵青教牧、機構同工及肢體常常一起禱告


凌楊月娥及丈夫合照

劉志山牧師及劉沙崙牧師合照

 
  復興教會方面,教會秉持2個原則:不在社交媒體上回應及作個別溝通。劉牧師邀請同工不要在任何社交平台及群組回應社會事件,也會私底下與個別有情緒的弟兄姊妹溝通,用愛心勸勉。他表示:「其實在面對面的情況下是比較容易溝通的的;曾經有年輕人態度較為負面的,經慢慢開解後,有更正面的目標。」
 
  面對社會運動,劉牧師認為不用刻意改變別人的立場。「因為我們不是在某一邊、也不是中間的,而是屬於上面天國的,正如耶穌道成肉身在羅馬一國兩制統治下的以色列,也有不同立場的門徒。所以不管有什麼立場,我們都愛,但是要有界線,不要犯罪,不傷害別人,也不破壞別人東西。你可以表達,可以不同意,但要接納不同意見的人。要用天國的眼光,耶穌只講天國的福音,跟隨祂的人有勇武派,也有親政府的,但祂沒有改變奮銳黨的立場,也沒有責備親撒都該人親政府的立場。『按你所是去愛你』(Love you as who you are),繼續愛你。上帝創造的彩虹色彩繽紛,顏色並不止於兩種。要讓弟兄姊妹懂得彼此相愛。」
 
  劉牧師表示,有機會與弟兄姊妹做更多1對1的交流,提升牧養關係。復興教會跟據耶穌在約翰福音17章的禱告來推行123行動,包括:與神1對1、屬靈2人行及福音3對象,建立簡單的習慣來建立牧養關係及屬靈的生命。
 
  面對逆境,復興教會藉神的恩典度過難關。由於在疫情前已開始做直播,教會崇拜並未中斷。復興教會積極關顧新朋友,包括轉會或久久沒有教會生活的人。他們會盡力嘗試引導弟兄姊妹儘量回歸母會,同時也盼望新朋友能融入復興教會。



愛鄰舍網絡多年來招聚教牧連結禱告


復興教會每晚透過直播跟弟兄姊妹查經禱告。圖來源:facebook@kf.rcchk

復興敎會聯合聚會合照

 
從佈道到社區關懷
  天梯使團自1998年開始推行18區「福音遍傳」工作,各地區教會漸漸形成聯合禱告網絡。人稱「戒賭牧師」的蕭如發牧師(前宣道會基蔭堂主任牧師)於2002年以「愛網」的名義,召集不同教會及機構一起為社區禱告,並於同年年底舉辦佈道嘉年華。2003年SARS(非典型肺炎)期間,愛網發起簽名及祝福運動,支持醫護人員及患病家屬。及後,他們在禱告中領受要更多參與社區服事,經陳流芳太平紳士及職場弟兄姊妹的幫助底下,於2007年正式註冊愛網。

沙咀道球場佈道嘉年華
 
  愛網起初以福音佈道為主,例如於每年的盂蘭節(編按:中元節),宗教組織都會在球場舉行盂蘭盛會。愛網盼望以禱告改變地區的屬靈氛圍,便申請舉辦嘉年華會及千人盤菜宴,荃灣敬拜會也自始開辦長者主日崇拜。
 
  愛網是荃葵青區(荃灣、葵涌及荃灣)第1個非營利組嬂,約有50間不同宗派的教會及基督教機構參與。除教牧早禱會及團契外,每月也會舉辦聯合祈禱會,同時成立青年網絡,實踐校園福音遍傳,祝福校園。愛網成為其他地區的模範,促成其他地區的福音事工連結,例如油尖旺區及香港島區等。
 
  新冠疫情爆發後,公職人員染疫,醫療系統幾近癱瘓,物資短缺。於是,愛網設立求助熱線電話,協助物資調配,每週向街坊派發口罩等物資。疫情後,愛網仍然每2週1次舉行佈道,派發福音單張,並恢復青年網及街頭佈道。年輕同工再一次聚集禱告,於這一年在商場租借攤位辧巿集,凝聚社區氛圍。
 
青年巿集

長者崇拜


  復興教會近年投身社區服事工作,包括探訪、佈道嘉年華、食物銀行及免費飯堂等等。10年前。海蒂‧貝克(Heidi Baker)宣教士曾到訪香港,特會在復興教會舉行,同時舉辦街頭佈道。這場特會給劉牧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他又向其他屬靈前輩請教,總結出「禱告、關懷及分享」(Pray Care Share)的福音策略。
 
  復興教會的梁宇生牧師於2019年領受要辦食物銀行,一開始教會戰戰兢兢,沒有經驗,也沒有資源。憑著神所賜的信心,每月三次的食物銀行祝福了很多街坊鄰居和新移民,為他們提供了物資和食物等等。也藉每月兩次的喜樂飯堂來邀請獨居或兩老家庭在教會開心地食飯,同時有透過不同的社區興趣班、旅行與講座等來祝福街坊。
 
  劉牧師表示:「教會沒有向政府申請援助,全憑五餅二魚和職場教會弟兄姊妹的奉獻,經歷『施比受更為有福』。」 教會大部份為中下層人士,做社區工作的資金不是來自大筆奉獻,卻是眾弟兄姊妹如寡婦奉獻兩個小錢般積沙成塔的見證。曾有弟兄張羅物資時,有菜巿場老闆願意把食物直接運到教會。另外,有水果店老闆發現有弟兄常來買水果,不止買一送一,而且邀請隔壁老闆來奉獻1箱,結果得到3箱。感恩自今年初至今已送出976包白米、984支食油、1032罐牛奶等物資。

喜樂飯堂

復興關愛睦鄰中心疫情期間派發防疫物資

復興關愛睦鄰中心服事基層家庭

 
未來的計劃
  凌區牧邀請基督徒為香港教會禱告,雖有移民潮,卻不會改變教會的初衷—傳福音,使徒保羅被囚時也繼續傳福音。她邀請大家為興起新一代及教會資源禱告,移民潮下教會奉獻下降,人力資源缺乏,也有教會關閉,要保守教會的信心,並重拾起初的呼召。
 
  凌區牧又重視教會結連,鼓勵地區教會合辦聖誕佈道會。她認為教牧很容易感到孤單,愛網恆常舉辦早禱會及教牧祈禱會,讓牧者彼此勉勵,從疫情期間的線上會議,到現在實體探訪,給予地方教會很大的支持。透過禱告,改變屬靈氣氛,教牧彼此分享、家庭、個人健康及服事上的需要,往往經歷神的恩典。現在群組內有56位牧者參與,有牧者身處海外仍會連線,委身於聯禱聚會。

凌楊月娥區牧探訪光板田村真光教會致力推動牧者連結

荃灣敬拜會每月2次街道佈道
 
 
  禱告焦點:
  1. 為香港教牧同工及年輕人禱告,求主加添能力與智慧,讓他們在逆境中仍然遇見神,走出困局。
  2. 為香港教會禱告,得著主的供應,並能為主作鹽作光,宣揚神大能的福音,帶下新的盼望。


 
go top